南海

概况
 南海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毗邻广州,邻近港澳,环抱佛山市禅城区。面积1073.82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6个镇、224个行政村和57个社区。2006年末,全区总人口209.4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3.04万人,外来人口96.37万人。
   2006年是开启“十一五”规划新里程的第一年,南海区以“重返三甲”为目标,全面贯彻“创新、创造;加速、加力”的工作主题,坚持“双轮驱动”和“东西板块”发展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外资引进与民企提升同步加速,东部商贸与西部工业共同发力,经济发展量质全面提高的良好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0亿元,增长22.3%;工农业总产值2147.56亿元,增长30%;全部财政收入116.87亿元,增长1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8.43亿元,增长19.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52.85亿元,增长13.6%。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4 ∶ 58.8 ∶ 38.8。
返回

经济
【农业】 农业生产坚持科技兴农战略,科学规划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引入新种养品种和技术,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大力防治动植物疫病,促进农业生产向科学化、安全化发展。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3.27亿元,增长2.3%。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14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2万亩,种植业产值20.63亿元,增长3.8%,占农业总产值的38.7%;水产品总产量13.2万吨,水产业产值19.04亿元,增长6.6%,占农业总产值的35.7%;畜牧业产值13.31亿元,下降3.7%,占农业总产值的25%。拥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6个,其中,蔬菜生产基地11个,面积2.26万亩;水产品生产基地5个,面积1.73万亩。

【工业】 通过内提外引,大力发展制造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重点行业稳定增长,新兴行业增速明显,工业生产和投资成为带动南海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94.29亿元,增长21.6%。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575.65亿元,比上年增长3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9.9亿元,增长39%。国有企业增加值11.10亿元,减少1.7%;集体企业增加值21.04亿元,增长53.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447.79亿元,增长49.9 %。轻工业增加值204.49亿元,增长33.3%;重工业增加值275.41亿元,增长43.6%,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
   全年产值超百亿元的行业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大行业。四大工业行业增加值254.74亿元,比上年增长44.6 %,对全区工业增长贡献率58.3%。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82.24亿元,增长42.5%;金属制品业增加值61.77亿元,增长58.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56.04亿元,增长55.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54.69亿元,增长26.1%。

【建筑业】 建筑业稳步增长。2006年,南海区建筑施工报建1551项,建筑面积808.29万平方米,工程造价71.28亿元,其中商品住宅建筑施工报建594项,建筑面积382.06万平方米,工程造价41.06亿元。办理施工许可1189项,竣工验收备案1003项,外地企业进入备案417项。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01家,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增长22.3 %;利税总额9.26亿元,增长33.6 %。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0.2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2.63亿元,增长15.8%;更新改造投资23.15亿元,增长36.1%;房地产开发投资78.4亿元,增长43.4%。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07.73亿元,增长133.7%;商品房销售面积259.97万平方米,增长91.8 %。从投资主体看,全年国有经济投资14.05亿元,增长134.2%;非国有经济投资276.23亿元,增长20.5%。

【国内贸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全区消费市场活跃繁荣。全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5亿元,同比增长18.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194.61亿元,同比增长16.9%。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528.97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批发额334.36亿元,同比增长24.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94.61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53.83亿元,增长24 %。从商品主要类别看,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中,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7.02亿元,比上年增长91.8%;汽车类零售额14.65亿元,增长19.4%;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8.26亿元,增长10.1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2.38亿元,增长12.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2.67亿元,增长23.2 %;日用品类零售额8200万元,增长46.8 %。至年末,全区拥有亿元商品交易市场15家,全年城乡主要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317.3亿元,同比增长11.3%。

【对外经济贸易】 外经贸业务整体运行良好,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全年进出口总值69.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出口总值46.36亿美元,增长32.6%;进口总值22.93亿美元,增长52.7%。全年实现贸易顺差23.43亿美元,增长17.4%。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14亿美元,增长23.9%;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545个,下降11%,合同外资额4.46亿美元,增长15.9%。“三资”企业投资国家(地区)以港澳台、美国为主,投向行业以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为主。引入了南海迄今为止最大的外资项目——奇美电子有限公司,总投资4.8亿美元。一批为奇美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由此带动了南海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 全年全区接待游客635万人次,增长6.13%,其中接待过夜游客179.03万人次,增长9.6%;实现旅游总收入35.82亿元,增长13.1%;旅游外汇收入4715.39万美元,增长15%。新增星级饭店5家,旅游项目建设投入资金达5.7亿元。

【财政、金融】 全年全区三级财政总收入实现116.87亿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区级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8.43亿元,为年初人大通过预算的112.78%,超收5.4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收10.43亿元,增长27.44%;区级一般预算支出完成53.98亿元,为年初人大通过预算的110.6%,比上年43.57亿元增支10.41亿元,增长23.88%。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金融市场稳健发展。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421.6亿元,比年初增长(本段对比口径相同)13.7%,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383.16亿元,增长14.1%;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983.44 亿元,增长12.8%,其中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952.85亿元,增长13.6%;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605.73亿元,增长16.9%,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600.97亿元,增长17.1%。
返回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2006年,南海区累计完成路桥建设投资约5.49亿元,新建公路113.73公里,改建公路16.68公里,新建桥梁1座,合计584延米。公路通车里程增加到1591.56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48.21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41.36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0.7%。其中,公路25.48亿吨公里,增长20.1%;水运15.87亿吨公里,增长21.7%。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周转量21.20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公路21.12亿人公里,增长20.5%;水运0.07亿人公里,下降71.9%。

【邮电】 全年全区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56.53亿元,增长2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85亿元,增长25.2%;电信业务总量54.69亿元,增长26.7%。固定电话用户年末达到88.23万户,增长4.9%;移动电话用户年末达到283.09万户,增长12.3%;年末全区互联网用户82.57万户,增长129.7%。

【供电】 2006年,南海电网供电负荷11次刷新负荷记录,最高用电负荷达210.5万千瓦(8月18日)。全年,南海供电量达到129.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9%,是近几年来供电量增幅最大的一年。

【供水】 至年底,全区有自来水厂21间,其中分布在北江流域以北江为水源的有15间,分布在西江流域以西江为水源的有4间,分布在珠江支流以珠江河支流为水源的有1间,分布在西岸以西岸山泉水为水源的有1间。全区水厂总设计规模为165.7万立方米/日,59634万立方米/年;全区年总供水量为49443.4万立方米,全区供水受益人口为203.77万人。

返回


精神文明建设
【举办社会主义荣辱观小品创作表演大赛】 2006年9月上旬,南海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联合区教育局、区文广新局,在全区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小品创作表演大赛,以小品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解读宣传“八荣八耻”。整个小品大赛持续3个多月,参与人数达20多万人。经过精心创作和初次选拔,12月8日、13日和15日,组委会分别举行学生组、窗口单位组和镇(街道)成人组的决赛。12月21日,以“发展和谐文化,建设五星级南海”为主题的小品大赛颁奖晚会在南海影剧院举行。经专家评审,小品《可爱冤家》、《啊,爸爸……》、《真爱无界》获金奖。小品大赛还涌现出《外来工》等一批主题鲜明、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作品。

【“南海精神”和现代公民教育活动】 2006年,南海区文明办继续在干部群众中大力弘扬南海精神,尤其注重在青少年中开展南海精神宣传弘扬活动。4月,在南海实验中学举行“南海精神激励我成长”主题班会活动暨书签设计制作大赛颁奖会,对“南海精神激励我成长”系列活动作总结。“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继续深入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6月15日,市文明委在桂城街道召开全市“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南海区及桂城街道平洲玉器街、桂三社区等单位的做法经验。南海区以诚信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八字”教育的做法得到市文明委的充分肯定。

【修订文明创建评选标准和管理办法】 为适应文明创建工作新形势,从2006年6月起,南海区文明办着手对文明创建的各项评选标准、规则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修订文明达标村、文明社区评选标准,将建设和谐社会,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等内容融入其中,并进行细化量化,出台新的考核评分表。根据省市的做法,制订《佛山市南海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评选表彰工作的暂行办法》,对评选项目、标准、申报程序、验收表彰、日常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制订《佛山市南海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区文明委、文明办的工作职责任务、议事制度、日常运作要求等,使区文明委的工作更加规范化。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专题调研】 为进一步加强南海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由南海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区委农村工作部、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区委政研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调研。联合调研组到各镇(街道)实地调研,并设计印制3000余份调查问卷,通过座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镇(街道)村组干部对文明创建的诉求,掌握各村近两年文明创建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第一手材料。经过深入调研和广泛论证,撰写了《南海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提出新一轮农村文明创建的意见。

【加强文明窗口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指导】 为加强文明窗口单位建设,南海区文明办邀请税务、邮电、公安、金融等18个部门单位召开创建工作座谈会,交流工作经验,分析形势,研究对策,特别是围绕第十二届省运会的举办,部署开展新一轮的文明窗口创建,督促窗口单位提高文明素质和服务水平。经综合考评,西樵地税分局、联通公司、移动公司、行政服务中心等单位已基本创建成熟,并通过区文明委验收。结合建设平安和谐社区的要求,南海区文明办加大对社区文明创建的培育,赴里水、大沥等地开展实地检查,推动社区加强创建特色规划,促进社区文明创建再上新水平,各镇(街道)涌现出一批创建较成熟的社区,桂城江滨社区等7个社区作为候选文明社区已通过区文明委验收。

科教文体卫
【科学技术】 2006年,南海区以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为重点,抓好各项科技工作的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高新技术产业长足发展,以TFT-LCD产业为代表的光电器件产业的突破性引进,液晶电视产业专区的加快建设,机械装备业、新材料、汽配产业等的不断发展,使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57.91亿元,增长47.5%。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3家、市级工程中心15家、区级工程中心53家。专利申请量8977件,增长7%,其中发明专利770件,增长94.9%。全年新增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15家、两个密集型企业1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5家,至此,全区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9家、两个密集型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75家。2个项目获得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支持,4个项目在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中标。

【教育】 2006年,南海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投入达18.34亿元,增加23.1%。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全区免费义务教育资金达到8700多万元,有16.6万个南海学生和家庭从中受惠。全区共有教职工2.08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61万人。校舍建筑面积391.02万平方米。全区普通中学63所,在校学生12.55万人;小学148所,在校学生15.18万人;幼儿园268所,在校学生5.19万人。全年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为100%,小学生和初中生辍学率分别为0. 02%和0.12%,“三残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分别达到95.2%和92.9%。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规模不断壮大。全区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14所(含教学点),全年在校学生总数1.53万人;成人教育14所(含教学点),电视大学1所。高等教育蓬勃发展,至年底,全区有大专院校7所,在校学生近3万人。

【文化】 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文化下乡系列活动。举行各项活动3000多场(次),惠及群众100多万人;送电影下乡达2700场,观众人数达100万人次。创作各类文艺作品1.7万件,其中在国家、省级获奖和发表的作品420件,在地市级获奖和发表的530件。

【体育】 成功承办第十二届省运会5项赛事,实现零差错。区镇(街道)两级共举办体育竞赛800次,参赛运动员20万人次。南海运动员参加佛山市及以上各项比赛成绩优异,获得103枚金牌、120枚银牌、90枚铜牌。其中在多哈亚运会上获3枚金牌,68人次获省运会金牌。向上输送体育苗子75人,其中市体校56人,省体校11人,省体工队8人。全年各级投入体育事业总经费9800万元,新建体育场地90个,全区共有体育场地3510个,其中篮球场2397个,网球场83个,足球场42个,游泳池94个。

【卫生】 2006年,南海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84个,其中区直医院3所,区直其他卫生机构6个,镇(街道)医院16所,私营医院3所,厂矿、学校及其他单位诊所323个,驻南海的卫生机构2个,农村卫生站131个,个体诊所24个。全区共有病床5262张(其中区、镇(街道)两级医院4721张),平均每千户籍人口拥有病床5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256人,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3人、医师2.9人、护士2.8人。全区农村卫生站共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人、乡村医生262人。全区行政村均有农村卫生站或镇(街道)医疗保健机构覆盖,行政村医疗保健覆盖率达100%。医疗业务在保持质量的同时继续稳步增长,全区医疗机构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23%,固定资产同比增长8%。全年门诊1361.8万人次,住院病人18.08万人次,全区床位使用率87.1%。

社会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截至2006年9月30日,南海区户籍人口112.4万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2.14万人;人口出生9988人,出生率为8.95‰,同比下降0.6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4903人,自然增长率为4.39‰,同比下降0.47个千分点;政策内出生969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1%,同比上升0.16个百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4.06,同比上升3.45。全区户籍人口在低生育水平上运行。
   截至2006年9月30日,全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28.14万人,出生1.63万人,政策内生育1.36万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3.34%,同比下降3.41个百分点。

【人民生活】 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总体已达到宽裕小康水平。2006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9238元,增长3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83元,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9501元,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84293元,增长12.3 %。
   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210元,增长47.6%;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出7016元,增长9.7%。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9.1平方米。全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3.1%和41%,分别较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至年末,全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单位3.71万户(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参保人员45.05万人,离退休人员5.45万人(企业养老保险离退休人数4.6万人,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数8500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单位3.15万户,在职参保人员29.16万人,退休参保人员5.04万人,共有4.47万人次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5500户,在职参保人员18.14万人,期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3000人;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2.08万户,在职参保人数58.92万人,全年审核工伤保险待遇6800人次,支付工伤补偿待遇7979宗。

【环境保护】 进一步加强环境调控,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全年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5824吨,减少0.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8.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70.1%,提高10.2个百分点;污水处理厂共10间,比上年增加3间。空气自动监测检验天数为361天,其中处于优秀水平天数58天,处于良好水平天数250天,处于轻度污染天数53天。全年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810项,项目的环评和“三同时”的执行率为100%。组织15次全区性的环保执法行动,现场检查企业1360间次;立案查处违法排污企业193家,罚款386.6万元。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7万吨/日。对全区213座陶瓷喷雾塔开展整治,完成率为90.6%。关停了部分发电厂,每年消减二氧化硫排放7635吨,重点区域大气质量大为改善。

各镇(街道)介绍
【桂城街道】 桂城街道位于南海区东部,是南海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技术创新(机械装备)专业镇。总面积84.16 平方公里,辖桂城、平洲管理处,22个行政村,13个社区,常住人口5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9.8万人。2006年,桂城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38亿元,增长20.5%;完成工业总产值240亿元,增长22.5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9亿元,增长19.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3亿元,增长10.6%;房地产销售额39.65亿元,增长141.47%;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14.6%;农村经济总收入335.44亿元,增长11.73%;税收总额29.57亿元,增长23.4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4.7亿元,增长9.8%。
   不断完善投资服务环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引入百万元以上的项目35个,计划总投资额达36.55亿元。深圳天安投资约10亿元建设天安南海数码新城;金威啤酒落户桂城三山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总投资达4亿元,预计三年后可实现产销量20万吨;建准集团继续加大在桂城的投资,增资4000万元筹备建设研发中心。成功引进喜来登(丽致)、阳光国际酒店两家五星级酒店项目;重点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家乐福进驻家天下广场,沃尔玛项目的战略合作项目嘉信茂广场隆重开业,南海广场成功嫁接香港新鸿基。中海万锦豪园、保利水城、三盛颐景园、万科金色家园等各大楼盘精品迭出。
   着力打造“科创桂城”城市名片,坚持淘汰低值低效的落后工业,大力扶持高效高值的都市型工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2006年,桂城街道将机械装备制造产业确立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11月,桂城街道获评“广东省技术创新(机械装备)专业镇”。截至年底,桂城街道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32家,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22家;拥有省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个,区级、市级工程技术中心21个;拥有国家免检产品6个,自主品牌的电梯制造厂5家。全年各企业共获省、市、区三级各类科技进步奖19项,企业自主研发获得各级政府资金支持总额达到1340万元,专利申请量达到1183件。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以大项目开发,镇村联动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路子。桂城科技电子城、天盈科技工业城、平洲玉器城、夏西橡塑城等新村镇建设的一批重点示范项目进展顺利。在农村基层管理方面,桂城街道出台九大系列措施,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切实重视农村居民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村事顾问制度试点。

【罗村街道】 罗村街道位于南海区中部,面积44.64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户籍人口6.15万人,外来常住人口8万多人。2006年,全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7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总产值24.3亿元,增长21%;农业总产值1.62亿元,增长3%;地方财政收入2.6亿元,增长50.2%;上缴税收总额5.1亿元,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9081元,增长8.9%。2006年,罗村街道确立了城市化的总体目标,即以建设与佛山中心组团功能相适应的副中心区为目标,打造一个以罗村中心城区为经济核心、功能分区合理、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富有经济活力的副中心城区。
   明确灯饰电光源为主打产业,在朗沙规划350亩灯饰电光源生产基地——罗村电光源科技城。2006年,罗村街道向省科技厅申请且成功获批“灯饰电光源专业镇”称号,并筹备成立灯饰照明协会。
   罗村专业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永利批发市场获得国家发改委280万元国债资金的扶持,用于升级改造其农产品检测中心;粤丰汽配市场正式开业,并开辟二手车市场。罗村街道还先后建设了联星家旺福购物广场、联星大新百货商业广场、金船湾商业文化广场、城北海宜商业广场等规模较大的商贸项目。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提升了房地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成功将原嘉华陶瓷厂一带的工业厂房进行土地回收及土地资源整合,并由广州时代集团高价竞得,将建设成一个高质素的商住小区;推动380多亩的城西地块的规划招商工作,该地块被香港廖创兴企业有限公司拍得,规划定位为城镇中央生活区。
   进一步加速城区综合功能配套设施建设,投资5000多万元对桂丹路中心城区段进行下沉式改造,在其地面部分建成一个占地20多亩的城市中心休闲广场;启动城区首个商业文化中心——金船湾广场项目;启动罗村文化中心改造工程,全面完善文化中心周边的公共配套;规划并启动“一河两岸”休闲商业带建设,准备将聚龙酒店改造为四星级酒店。完善教育、医疗配套,投入4000多万元高标准扩建改造罗村医院,扩建后的罗村医院升级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罗村分院;投资9000多万元启动罗村实验小学建设,规划建成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学校。
   对“乐安灯会”进行重新策划包装,擦亮“乐安灯会”民俗文化品牌。2006年11月起,正式启动“时代地产杯”佛山罗村首届花灯创作大赛,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乐安灯会重新进行策划、包装,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其内涵,赋予其现代文明的新元素,并配合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把乐安灯会的美丽传说打造成罗村的文化品牌。在此期间,罗村街道还邀请民俗文化专家及有关学者举办乐安花灯文化论坛,并组织多期花灯制作培训班,进一步扩大了乐安灯会的影响力。

【九江镇】 九江镇位于南海区西南部,北、西两江成环抱状流经镇域南北,江岸线长达27.5公里,是佛山市重点建设的“八大港区”之一。辖区面积94.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万人,外来常住人口6万人,下设5个社区和23个行政村。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工业总产值156.4亿元,增长24.2%;工商税收5.52亿元,增长10.9%;银行存款总余额69.5亿元,增长12.3%。其中,个人存款余额57.47亿元,增长14.9%。
   延续“物流带动,工贸并进”的发展思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企业引导力度。成功启动沙头服装家纺工业城首期开发,金属材料市场A、C两区的开发及招商亦稳步推进;中外运南丰货运码头升级改造前期效应明显,九江港区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及标箱总量比上年翻了一番;物流产业园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引入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达11亿元;商贸房地产协同发展,沙头祥瑞路、九江教育路沿路两旁商铺汇聚,洛浦园房地产项目销售热烈。
   着力推进城镇环境现代化建设。除完成原九江、沙头两镇整体规划修编外,全年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山根桥重建、大谷路前期工程、镇南片道路改造、江滨路延伸段、325国道上东路口改造,并启动松柏园桥重建等多项工程建设;投入2222万元,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园九江、沙头两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完成海寿过海线路、上西先锋片电网改造以及烟南10千伏变电站线行工程8个回路的建设,城镇综合环境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继续推行一系列农村制度改革和环境改造,农村管理水平和发展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全征地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8%;完善村组议事制度,在引入中介审计农村财务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农村村组财务第三方管理,规范和提高了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继续重视农村发展,投入651万元,整治鱼塘1382亩,河涌清淤47.5公里。同时,投入3193万元启动包括沙口枢纽工程在内的多项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环境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探索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持续提高。2006年,全镇农村人均收入达9397元,同比增长9%。

【西樵镇】 西樵镇位于南海区西南部,是国家4A级旅游区、中国面料名镇、中国龙狮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辖区总面积176.63平方公里,辖5个社区、27个行政村,常住人口14.7万人,外来人口7万多人。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亿元,同比增长14.3%;经济总收入255亿元,增长17.9%;工业总产值214亿元,增长22%;工商税收8.17亿元,增长12.2%;镇级财政收入3.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2.76亿元;农村人均纯收入9182元。
   落实品牌带动、扶强扶优措施,扶持民企发展壮大。全年新增内资公司、企业和分支机构244家、个体工商户673户。外资稳步增长,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5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和分支机构11家。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转化应用能力不断增强,10家纺织企业11块面料入围2006年秋冬和2007年春夏“中国流行面料”评比。全年获批专利244件,申报科技创新项目21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项目1项。品牌创建上新台阶,全镇有9个国家免检产品、1个国家名牌产品、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蒙娜丽莎被认定为南海首个“中国驰名商标”。
   纺织业焕发活力。纺织产业基地成功引入项目13个,计划投资4亿元。台湾黛富妮率先建成投产。轻纺城“大展厅、大展示”的发展模式初见成效,90多家大中型商户率先实现多铺连片经营。南方技术创新中心被评为“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支持服务机构示范单位”和“南海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单位”。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业继续打响龙狮品牌,“五一”、“十一”黄金周成功举办“黄飞鸿杯”狮王争霸赛,春节成功举办西樵山评花会。全年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1亿元。房地产、商贸服务、酒店饮食等行业有新发展,特别是房地产业成绩卓著,成功盘活江滨花园北侧地块,引入“凰樵圣堡”精品房地产项目。全年销售商品房16万平方米,实现收入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24%。
   全面推进新村镇建设。健全农林服务体系,成立农林服务中心,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管理与服务。深化农村改革,实施农村财务第三方管理。大力支持农村创安、创卫工作,积极排解农村主要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加强基层班子建设,公开选拔32名村(居)后备干部。加强村(居)干部教育培训,组织了两期年轻、后备干部培训班和一期农村干部法律培训班。深化村务、组务公开,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跃城乡文化,持续推进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等工程;“和谐西樵”第二届体育艺术节历时半年,成为全镇文化、体育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丹灶镇】 丹灶镇位于南海区西部,总面积143.5平方公里,下辖金沙办事处,4个社区和27个行政村。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工业总产值120.3亿元,增长26.7%;第三产业总收入19.2亿元,增长18.3%;税收总额5.02亿元,增长4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2亿元,增长13%。全年引资23.0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043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674万美元,增长8.1%;固定资产投资22.6亿元,增长20.5%。
   2006年4月,丹灶镇招商局成立,建立政策法规、土地信息、可租赁物业、招商项目和重点客商名录“五库一体”的招商信息系统,组建高效运作的镇村组三级招商协作网络,打出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的“组合拳”,举办了有18个项目参与的大型投资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全年共引入项目9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超千万元项目31个,成功引入第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富士离合器”汽配项目,投资额达5400万美元。南海工业园区投资“洼地效应”逐渐形成,生态工业实现集聚、集约发展,“富士离合器”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以合丰高分子橡胶、广东电缆为代表的大型优质企业争相进驻园区。2006年,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顺利通过国家审核,被命名为“广东佛山南海工业园区”。
   五金产业优化升级。成立了市内首家企业互助担保贷款性质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企业融资瓶颈有效突破;多次组织企业参加美国芝加哥国际五金展等国内外专业名展,统一以“中国日用五金之都”和“金沙五金”的品牌宣传推广,市场营销打开新局面;及时帮助企业解决技术、用工、用电等一系列问题,企业自主创新、管理和营销能力逐步提高。五金产业优化升级步伐日益加快,全年新增6家通过国家重点新产品审核和省科技成果鉴定企业、4家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企业、2家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五金专业镇再添殊荣,被授予“广东省五金产业集群示范区”称号。

  2006年,丹灶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仙湖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构筑起“一轴两翼四板块”的镇域旅游发展蓝图。仙湖度假区配套设施继续完善,跻身“2006佛山十大魅力乡村游景区(景点)”行列;康有为故居、南海大湿地公园知名度不断扩大,游客数量稳步上升。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免费培训新生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镇失业人员力度不断加大;完善工资监控机制,避免欠薪集体上访事件发生;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扩面目标顺利完成。救助体系日趋完善。办理低保679户1352人,发放各类救助款物319万元;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青年中心、妇女儿童权益维护工作站、反家庭暴力组织相继成立,工青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文化活动百花齐放,创新举办第三届康有为文化节,使群众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情系百姓·缤纷文化”系列活动全面展开,送戏、送电影、送书、送法活动入村入户入企业,守法文明之风不断浓厚。

【狮山镇】 狮山镇位于南海区西部,是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广东省汽车配套、家用电器和玩具产业专业镇。全镇面积256.0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96万人,外来人口20.67万人,下辖狮山、官窑、松岗、小塘4个办事处和7个社区、49个行政村。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4.38亿元,增长29.4%;财税收入16亿元,增长23%;工业总产值达到632.5亿元,增长4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8亿元,增长42.8%;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25亿元,比年初净增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984元,增长10.7%。
   全年引进项目计划投资总额7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6亿美元,增长89%。引进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及一批国内外优质项目,其中引进的电子信息产业龙头项目——奇美电子有限公司,其上下游产业总投资估计接近20亿美元。同时,引进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奇美电子已经开始基建,爱信精机、丰田纺织、东芝分别在2006年7月前顺利投产,本田PT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进入设备调试阶段,将于2007年2月进入试产。
   2006年,狮山镇认真做好企业服务工作,建立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发挥商会、协会的功能和作用,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举办家电论坛等系列经贸活动,加大对企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的服务力度,促进知识产权保护,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发展的良好环境。家电产业集群晋级为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企业自主创新、品牌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明显提高,全年专利申请量达460件。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广东省名牌产品8个。雪莱特光电核准上市,立邦电器进入上市辅导期。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全年区级以下投入狮山镇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4.45亿元。总长度为50公里,包括兴业路、虹岭路等园区路网建设基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大市政及园区“五通一平”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南海科技工业园顺利获取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证书。园区成为发展的制高点,吸引大批名优企业进驻。
   和谐社会开创新局面。永安社区、凤源社区被评为南海区“文明社区”,城北社区被评为佛山市“平安和谐红旗社区”。“情系百姓,缤纷文化”等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强化对教育人才引进的监督和指导,加大教学、科研改革的力度,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全年教育财政支出1.6亿元,教育整体水平继续位居全区前列。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招聘和培养,组织实施中层干部一年试用期满述职考核工作,建立与高校紧密合作的“狮山企业21世纪人才培训基地”。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实施多个城乡居民救助办法,社会保障面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全年民政救济支出1672万元。

【大沥镇】 大沥镇位于南海区东部,是产业特色名镇,先后获得“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有色金属名镇”、“中国内衣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龙狮运动名镇”等称号。全镇总面积125.7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5.2万人,设大沥、盐步、黄岐3个办事处,有32个行政村和12个社区。2006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亿元,增长24.74%;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增长26.4%;完成税收总额25.16亿元,增长29.15%;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0.77亿元,增长19.9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62元,增长6.8%。
   2006年,大沥镇铝材、内衣、汽配、摩托车、五金机械等支柱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大沥铝材”在北京奥运工程建设市场中独领风骚,铝材产品不断向多元化、高端化推进。“盐步内衣”亮相上海国际时尚内衣展会,区域、行业、企业品牌效应持续扩大。抓质量创品牌工作成效显著,联邦家私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雅洁、联邦分别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镇新增国家免检产品9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4件、发明专利4件。
   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东翼商贸繁荣促进西翼工业提升,东优西拓效应逐步凸现。中建博美装饰材料城、桂江农产品市场、三眼桥粮油物流中心、广佛五金城四期等相继开业,商贸物流业全面提升。万科、雅居乐和碧桂园等名优楼盘推陈出新,中海、合生创展加盟建设,房地产业昂首崛起。嘉洲广场和各商业步行街人气鼎盛,名都大酒店、都市海逸酒店等服务业一派兴旺。长虹岭工业园开发稳步推进,工业逐步发展壮大。远轻(中南)轮毂即将投产,精达里亚、大福摩托规模不断扩大,南海口岸车检场和中铝铸棒项目加快推进,华昌、伟业、中联等铝材厂正加紧建设。
   2006年,大沥镇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各类专项规划日益完善,城市规划的执行力切实增强。重点工程建设不断加快,广佛新干线和盐南线的征地拆迁工作取得新进展,兴虹南路、虹岭二路等道路如期竣工,盐步文化公园、省运会网球比赛场馆相继投入使用,大沥汽车客运站即将建成。全力配合佛山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现代化建设继续深化,雅瑶水道和内河涌清淤整治工作稳步推进,城南污水处理厂开始调试运行,“三废”治理逐步落实,“大市政”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新增绿地面积10.16万平方米,城乡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大沥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实现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优势互补,“名师工程”逐步实施,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中考升学率、高考上线率分别达95%和75.9%。以“龙狮舞,大沥情”为主要内容的“情系百姓,缤纷文化”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文艺创作精品迭出,96件优秀文艺作品获得国家和省级奖项。龙狮、龙舟训练新基地落成使用,成功创建“中国龙狮运动名镇”。大沥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共发放低保金530万元,2747人享受低保救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面覆盖,参保人数15.81万人。全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制度不断完善,参保人数9986人。率先成立镇综治工作中心,全面启动佛山市的“平安大沥”创建试点工作。

【里水镇】 里水镇位于南海区东北部,总面积148.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93万人,外来人口13.8万人,辖和顺办事处,34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2006年,全镇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0.5亿元,工业总产值266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220亿元,税收总额11.0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870元。
   2006年,里水镇引进超千万元以上项目43个,超亿元以上项目4个,计划总投资43.3亿元,项目总投资密度达118万元/亩。尤其是第三产业招商亮点纷呈,其中投资达80多亿元的美景旅游度假项目由中信公司竞投成功,将对里水北部乃至整个里水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里水林场面积达6.4万平方米的地块由广东珠江投资公司拍得并用于建设五星级酒店。里水管材专业市场占地430亩,集仓储、交易、办公、信息、加工、配送和银行服务于一体,将成为华南地区颇具规模的管材专业市场。
全镇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家电、机械模具、医药化工、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企业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志高、万兴、华达等龙头企业正积极筹备上市。规模企业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全镇工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区域企业品牌逐步树立,全镇已有14家企业共19个项目初步完成有关申报工作,志高成为南海首批中国驰名商标之一。源田机械、定中机械、科泰实业、兆利棉纺等企业分别计划进行技改及扩大再生产。其中兆利棉纺预计投入4800万元、华达模具预计投入1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华达模具计划与浙江海天集团合作组建全国首个“注塑成型工业研究所”,一方制药和志高分别成立了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投入10亿多元全面铺开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佛山“一环”北延线建设工程、官和路东延线建设工程、南盐线改造建设工程全面施工,里和路、里横路、大甘路、大同路等主干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武广线(铁路)建设工程、桂和路建设工程、幸福路建设工程、美景大道建设工程、金贤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实现了里水与周边地区交通网络的全面对接,构建起里水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同时,各项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逢涌11万伏变电站顺利竣工。
   各项事业欣欣向荣。计划生育保持低生育水平,优质计生服务全面推进。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里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慈善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成立了“爱心超市”,并充分利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加大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和“送温暖”活动,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国防教育、武装工作顺利开展,高效、有序、优质完成征兵任务。教育、统计、档案、保密、审计、侨务、医疗卫生、政协、老干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沈 娜)

附录:2006年南海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刘 海
副书记:李贻伟 赵崇剑 黄福洪 张和平
常  委:钟美恃 区邦敏 杨日兴 刘坚明 蒋松华 莫结茹 张朝阳
区  长:李贻伟
副区长:区邦敏 莫结茹 何新行 万志康 郑灿儒 孔耀明

现任南海区党政主要领导名单
书  记:李贻伟
副书记:区邦敏 赵崇剑
常  委:黄福洪 张和平 刘坚明 蒋松华 莫结茹 郑灿儒 张朝阳 蔡 澍 赵 海
区  长:区邦敏
副区长:黄福洪 万志康 孔耀明 杨日兴 俞 进 冯永康
(2007年8月南海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