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
(2001年2月27日)
佛山市市长 梁绍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九五”时期及二○○○年工作回顾
“九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努力加快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在调整中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市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顺利完成,市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各项指标基本实现。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预计200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94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比1995年增长85.4%(绝对数为当年价,增长率按1990年不变价,2000年统计数为预计数,下同),“九五”期间年均递增1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55亿元,比1995年增长62.7%,年均递增10.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8%,比1995年增长1.33倍。税收总额182.84亿元,比上年增长32.78%,比1995年增1.9倍。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九五”期间,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三大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8.9∶55.9∶35.2调整为2000年的6.9∶52.6∶40.5。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现代化建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2000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27.56亿元,比上年增长7.1%,比1995年增长39.3%,优质高产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加大了工业结构优化调整力度,落后的传统产业正在弱化并逐步转移和淘汰,高新技术产业、经过改造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导力量。2000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0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比1995年增长近1倍,年均递增14.2%;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产领域不断拓宽。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84.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1995年增加了5.3个百分点。
“科教兴市”取得明显成效。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1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5%,比1995年提高7.28个百分点。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高速率、宽带化、大容量、多媒体、交互式信息网络体系初步建成,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主的增值用户发展到20万户,信息化综合指数达到48%。坚持把教育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来抓,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了新的发展,适龄青年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比例达32.1%。
对外开放空间进一步拓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00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03.3亿美元,其中外贸出口总值达57.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6%,比1995年增长61.4%,年均递增10%。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由1995年的30.3%提高到2000年的51.4%。“九五”期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55.4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75.9%;“九五”时期,外国直接投资比重比“八五”期间提高了18.2个百分点。
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九五”时期,我市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各项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逐步发挥优势。国有企业及其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初步建立起公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公有制经济布局得到调整,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人才、有形建筑、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逐步建立,初步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力度加大,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取得新进展。通过调整投资结构,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重点项目的投资力度,完成了一批交通、通讯、环保、水利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九五”期末,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697.7公里,公路密度从1995年的每百平方公里73公里提高到2000年的每百平方公里97公里。城乡固定电话装机总容量150.29万门,比“八五”期末增加46%,电话普及率比“八五”期末增加22.2个百分点,移动电话装机总容量227.9万门。全市全社会总用电量达168.62亿千瓦·时,是1995年的2.38倍,年人均用电量达5096.57千瓦·时,完成了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全市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其中,佛山市区、高明市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一大批水利、环保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提高了防灾抗灾能力,改善了城乡环境质量。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市按户籍人口计算,城市化水平达53.8%。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有较大的提高。2000年,全市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2780元和557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3%和3.2%,比1995年增长33%和31.9%;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216.98亿元,比1995年增长1.5倍。
精神文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果。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向纵深发展,全市涌现出一批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和文明校园。加强了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欢庆香港、澳门回归和建国50周年以及迎接新千年,精心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了依法治市和依法行政工作。
在努力做好犯罪预防工作的同时,严厉打击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社会治安状况有了明显改观。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200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95年10.4‰降为5.52‰。与此同时,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区建设、安全生产、武装、双拥、外事、侨务、老龄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2000年是实施“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启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第一年,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总任务总目标,突出抓了以下工作:
一、深化各项改革,促进了新体制新机制的加快建立
大力推进公有企业改革。采取股份制改造、产权转让、股权调整、关停、拍卖等方式,加大了企业重组和扭亏脱困力度,国有企业亏损状况明显改善,一批困难企业走出了困境,一批特困企业退出了市场,全市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扭亏脱困预期目标。同时,加大了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的工作力度,佛山塑料、佛山华新、南海发展、佛山照明等企业成功上市或扩股,资本运作取得新的成效。
努力加快各项配套改革。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社会保险扩面任务提前完成,全市养老、失业保险参保率和保费征缴率达98%,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切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认真落实了职工最低工资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了公有资产营运管理和监督机制;深化了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审批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财政监管制度、公务员分配制度等改革取得新的进展。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
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大批高质、高产、高效的名特新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工业加大了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力度,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发展壮大,结合企业转制,转移和关闭了一批耗能大、污染重、技术落后的企业,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第三产业重点推进了物流业、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加快旅游业的软硬件建设,佛山和南海分别获得地级和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注重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举办了佛山商品(成都)展销会,组织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了省在西安、北京、广州、清远以及欧洲、南亚、北非等地举办的经贸和技术交流活动,均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调整出口市场和商品结构,鼓励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力发展远洋贸易,促进了全市外贸出口大幅增长。
加大了所有制结构调整力度。认真落实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积极鼓励民间投资,特别是注意引导民间资本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以及房地产业等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和高新技术项目。支持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利用外资质量进一步提高。经过努力,近几年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开始显露,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
三、积极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全面启动信息市建设
加快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引导、支持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为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建立了佛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各市、区相继建立了一批具有行业特色的工程服务中心。积极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联合,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工作取得较大的进展。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薄弱学校的改造,抓紧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中等职业教育结构调整,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新进展,办学水平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市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可喜成绩,南海市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所取得的经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的肯定。政府上网工程取得新进展,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推进,信息产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 适应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各市、区加快了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市区重点抓了上沙旧区和佛山大道、卫国路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顺德市加快了中心城区建设,南海市、高明市建成一批“民心工程”,三水市抓紧了一批旅游设施建设。
全面推进了小城镇建设。一批小城镇逐步走上集约化、规范化和特色化发展的路子,全市已建成一批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中心城镇。切实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各地先后淘汰和整治了一批水泥、陶瓷、电镀等污染企业,污染物排放得到一定的控制,“双达标”任务基本完成。同时,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
积极抓紧了水利建设。堤围加固达标进一步推进,堤路结合进展加快,城镇防洪排涝工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绿化美化环境取得一定成效。
五、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文明、法治环境
积极实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建设得以全面推进,增强了社区管理和服务的功能,逐步完善了社区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了农村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坚持依法行政,推行政务公开,政府机关管理得到加强。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收到议案、建议和提案257件,全部办理完毕。
各位代表,“九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2000年各方面工作取得的新进展,都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以及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驻禅部队、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在此,我代表佛山市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也看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体制改革任务仍然很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还有待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不够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不够快,传统产业比重仍较高,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环境污染特别是水质和大气污染问题仍然严重;劳动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尤其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农村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仍待解决;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十五”时期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十五”时期主要奋斗目标、任务和二○○一年工作意见
“十五”时期是我市迈入新世纪、加快新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也是我市适应全球新经济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新形势的重要过渡时期。市政府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以及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决议,结合我市实际,拟定了《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明确了奋斗目标和任务。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左右,各项经济指标同步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经济结构调整有新突破,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再上新水平,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科教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十五”期末,顺德、南海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还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科教兴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信息化进程,加速城市化进程,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等九项主要任务,请各位代表审议。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国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第一年,做好新一年工作对于我市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市委工作会议精神,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总任务、总目标统揽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为目的,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步伐,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强化环境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实施“十五”计划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出口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4‰(省下达顺德市为9.3‰)以内。
今年,从总的形势看,平稳发展仍然是主旋律。随着知识经济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经济将会持续增长。今年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时期,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进一步采取措施刺激民间投资和居民消费。我市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发展,特别是“九五”时期建设,已形成了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完善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去年以来,全市经济出现了全面推进的重要转机,整体经济开始步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这些都是我们做好新一年工作的有利条件。但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我们要抓住当前经济出现重要转机的良好机遇,顺势而上,敢于迎接挑战,克服困难,团结奋斗,努力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高
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放在突出位置,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在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种植面积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大力发展适销高效农业、出口创汇农业和生态农业。适当调减粮食生产面积,改善品种,提高单产,增加效益。支持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抓好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田标准化改造,提高农业产出水平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推广、应用现代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以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储藏、加工、流通体系,发挥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农民进入市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信、垃圾处理、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村费改税工作,完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禁止各种形式的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结合起来,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强化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是加快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智能绿色家电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高陶瓷、建材、纺织、服装、中药等传统产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积极抓好企业的调整重组,培育、催生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骨干企业。重视发展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作用,加快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
努力扩大服务业领域,推进第三产业全面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重点发展物流、信息、旅游、交通、仓储和各类社会中介服务业,提高规模档次、服务水平和技术含量,不断增加现代物流业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及从业人员在全社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加快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旅游。发展以经济适用住房为重点的房地产业,放开搞活房地产二级市场,进一步推广和规范物业管理。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业。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业,充分发挥各地优势,建设和完善一批有规模、有水平、有特色、有辐射能力的专业市场,并逐步将专业市场发展成为集约化的现代物流基地。积极引进国外知名商业企业,改造和完善物流网络,创新物流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提高物流的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
二、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体制创新力度
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企业改革。在巩固和扩大国有企业改革脱困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公有企业改革,继续多形式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产权结构和新的企业经营机制。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特困企业退出通道,实行破产关闭退出一批、兼并重组消化一批、综合治理救活一批、招标拍卖转让一批,努力实现减亏增效。继续落实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个体私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公有资产经营公司运作,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以产权为纽带的公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着重落实资产经营责任制、产权代表报告制度、财务总监制度,实施有效监督,确保公有资产保值增值。运用公平竞争机制选择企业经营者,发展经理人才市场,探索建立猎头公司。改革公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推行经营者年薪制,试行持股经营、期股奖励。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就业水平。巩固社会保障覆盖全社会工作成果,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机制,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水平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依法征缴社会保险费的力度,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继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工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持。全面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农村群众性医疗互助组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好就业和再就业机构的服务功能,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好本地人员就业问题,实现就业形式多样化。发展和规范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中介组织,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积极抓好各级政府的机构改革。适应转变政府职能和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需要,以依法行政为原则,以与国际接轨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对一般经济事务的政府审批,强化政府的调控和管理职能。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事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整体素质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继续引导、扶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以科技咨询和服务为主的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在增加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同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开发投入主体,鼓励社会资金对科技的投资,支持企业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筹资。发展和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加快制定科技人员成果入股的具体操作办法,探索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方式,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做好专利工作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要努力办好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继续支持、引导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切实抓好一批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的行业工程技术服务中心建设,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继续抓好佛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施技术跨越发展战略,以一批新兴的优势产业替代落后的传统产业,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群,提高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重点加快信息技术、智能绿色家电、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新材料五大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和重点新产品计划,力争多出成果,多出效益。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继续实施教育结构调整,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做好高等院校总体规划和专业设置,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改造薄弱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巩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成果,努力创建5至8所省级示范学校。尽快出台《佛山市社会力量办学条例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力量办学,探索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的办学模式,着重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发展优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和信息化、现代化的需要。树立现代教育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推进教育技术手段信息化、现代化。
注重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广南海市的经验,以应用为重点,促进信息技术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骨干网络,设立一批知名网站,建立一批信息数据库,倡导一批信息应用示范单位,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信息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光电子数字信息技术,加速建设全国最大的光盘生产基地和全国首家数码多媒体广播产业基地以及南海狮山信息软件产业基地。抓好信息化运作规则的建立和完善,营造有利于推进信息化进程的新机制。继续推进政府上网工程,逐步推行网上政府服务,加快各级行政管理和教育、卫生、文化、社保、社会服务等社会事业信息化步伐。
四、全方位拓展市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大力开拓国内市场。继续加强我市与国内大中城市特别是西部地区兄弟城市的经贸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参加省和市举办的博览会、展销会,将开拓市场与经贸合作密切结合起来,改进合作方式,注重实际效果。引导企业适应农村和次发达地区消费需求特点,开发适销对路产品,加大对我市产品的宣传力度,不断扩大我市产品在国内市场的覆盖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次发达地区投资办厂,利用当地廉价资源、成本进行生产销售,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的梯度转移。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扩大出口。针对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实际,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以廉取胜向以新取胜、以质取胜的转变。努力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出口。加快轻工、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的升级换代,尤其要扩大机电产品出口。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名优产品出口比重,积极发展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出口。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重点发展日本、北美、西欧市场,进一步增加远洋出口贸易比重。为迎接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要引导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结合,培育多元化外贸市场竞争主体,扩大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规模,推进外贸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联合经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带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技术和服务出口。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运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外资来源渠道,在积极开展与国外中小企业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的同时,重点吸引世界500强以及一批跨国企业前来直接投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物流业、外贸、信息、旅游、运输等服务业,参与改造传统产业和改组、改造公有企业。抓好投资软环境的改善,提高吸引力,并加快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
五、加强城乡环境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推进各地中心城区建设。按照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城乡协调的目标要求,继续抓好各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重点是加快推进各地中心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增强区域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注意加强跨区域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工作,做到既更好发挥区位优势的带动作用,又避免重复建设。
加快完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城乡基础设施。增加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一批工程建设。重点抓好谢边立交、雅瑶立交、广高线对川至迳尾一级公路、迳口区主干公路建设和佛陈路、桂和路、桂江路扩建以及碧桂路的高速化改造。根据省珠江三角洲交通规划,进一步修编我市交通规划,完善各市主干路与周边地区交通网主干道的配套。推进各市低等级公路改造,争取用两年时间,实现全市具备条件的自然村村村通水泥路。继续加强防洪排涝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堤路结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力抓好小城镇规划建设。以各市、区的中心镇为重点,推进小城镇建设。认真做好各地村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工作,高标准、高质量抓好村镇建设。全市选择10个左右基础条件好、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规模优势的镇作为中心城镇优先发展。小城镇建设要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继续推进村民公寓和乡村公园建设,美化村镇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积极探索小城镇户籍管理新路子,逐步建立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以居住地划分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继续加强城乡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管理职能,使城市管理真正到位。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现代化要求,逐步改造“城中村”,并以此为突破口,重点查处各种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努力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巩固和发展社区建设成果,发挥好社区管理在城市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重点是抓好内河涌水体污染问题的治理,全面启动汾江和佛山水道以及三水西南涌等一批河流污染的整治。结合企业结构调整,淘汰一批污染严重又无法治理的企业,改造一批继续生产的水泥、陶瓷企业,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抓紧各地一批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全面提高环境质量。
六、构建公共财政体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积极培育税源,强化税收征管,确保财政增收。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抓好农村税费制度和交通、车辆税费制度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退出对竞争性领域的投入,逐步增加社会保障、科技教育、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事业的支出比例。积极推进预算编制改革,试行部门预算制度。扩大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和派驻财务总监制度。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确保依法理财、规范理财。
积极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稳健运行。切实抓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农金会的资产风险处置工作,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资产清收保全力度,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搞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协调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引导金融机构改进服务,调整信贷结构,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继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以及创建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活动。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的本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提高全社会文明水平,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浓厚社会氛围。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改革文化运行体制,发展文化产业。继续实施文化精品战略,鼓励贴近生活的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戏剧创作。加强文化场馆建设,发展广场文化、社区文化。加强文物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事业。严格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鼓励群众性的健身娱乐活动,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做好九运会部分项目承办工作。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事业。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继续调整医疗机构布局,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建设,巩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切实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整顿药品流通秩序,加强药品监管,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招标制度,打击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认真抓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加强社区计生工作,推进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抓好农村、城镇个体户和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完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建立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健全农村计划生育户养老保险制度。努力做好各项社会服务工作。继续抓好扶贫工作,进一步落实好扶贫、助残、救济的各项措施,妥善解决特困群众子女入学、住房、医疗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困难问题。适应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进一步抓好老龄事业。继续抓好拥军、优抚工作,增进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国防教育,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加强民主建设,推进民主治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检查监督,坚持和完善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进一步抓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提高办理质量。畅通民主渠道,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民情,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继续认真落实、巩固“三讲”教育成果。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建立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工作透明度。同时,加强对下级的指导,促进各市、区平衡发展。
强化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中央、省和市关于依法行政的部署,以创建文明法治社会为目,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评议考核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确保依法行政。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严格抓好安全生产和安全防火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依法严格管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行为,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走私贩私、逃税骗税、逃汇骗汇、逃废债务、破坏金融秩序、侵犯知识产权等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商品专项整治力度。严厉惩处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加强廉政建设,抓好监察、审计工作,从源头上、制度上加大防治腐败力度。规范公务员从政行为,强化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继续开展社会评议机关的活动,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规范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切实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问题。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加强公务员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
各位代表,做好“十五”时期和新世纪第一年的政府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于我市完成“十五”计划,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勇于开拓、善于进取的精神,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坚定信心,乘胜前进,为我市在新世纪加快新发展而努力奋斗!